首页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九二章 旧官僚中的精英

第七九二章 旧官僚中的精英(2/2)

目录

张亮基在老家有一些积蓄,即使没有土地,家人也能生活得很好。

华族并没有没收他的家产,这也在他的意料之外,也许算是对自己投降的奖励吧。

就在他专心协助工作组处了山东的各项事务的时候。

上面突然通知他进京。

进京干什么?没有一个人告诉他。

同张亮基一同进京的还有曾国藩、骆秉章、李鸿章、胡林翼、郭嵩焘……

可以看出,这些人全都是满清的旧臣。

他们与彭玉麟和左宗棠不同。后者虽然能力很强,颇有名气,但只是别人的幕僚。

满清朝廷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皇恩可言。

因此,彭玉麟直接被放到了非常关键的安南地区。

而左宗棠成为了统帅一路大军的将领。

董良对满清末期一些有能力的大臣并不排斥。

很多人对曾国藩的观感不好,觉得他杀人太多。

然而他曾剃头的名号是那些地方士绅给他起的,士绅视他为敌人。

至于湘军后来对南方百姓的屠杀。那时候的湘军已经是一个个小军阀在统领。

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个有些政治抱负,有些小清高的官员。而且在对付地方士绅势力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

这都是被逼出来的,他在湖南办湘军,但是清廷不给他钱,他只能自己想办法搞钱。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长沙城内的湘军在骆秉章和左季高的带领下投降之后。曾国藩倔强地成为战俘。

在战俘营的这段时间,曾国藩看了很多书,主要都是华族自己的书以及翻译过来的洋人书籍。

他曾经读书破万卷,古人的书都牢记于心。

正是这些书培养起了他的世界观。

但是在战俘营看到的华族书籍,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

聪明人一般都擅长思考。

曾国藩想明白了。为什么华族能够击败大清,能够击败太平军。

因为华族是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先进的组织。

就像是人力织布机在效率上无法超过蒸汽机驱动的机械织布机。

那么华族的组织制度究竟先进在什么地方呢?这是曾国藩一直想不明白的地方。

华族的官员从哪里来?肯定也是那些读过的人。而大清通过科举已经网罗了读书人中的精英。

同样的人,先进在什么地方呢?

直到前不久,他终于写了投降书,从战俘营释放了出来。

他的家人也都回来了,不过家里多余的土地被分了,宅子也只保留了一部分。

他家的田地和多余的宅子都是在土改之后分给村里那些曾氏宗族的人。

大家对曾家不再像往日那般敬畏,但是曾国藩回乡之后依然受人尊重。

他现在没有任何职务,无官一身轻,没事儿就到处转悠,甚至下田去打理分给自家的农田。

他的长子曾纪泽已经十六岁,也被他带着下地干活。

这段田园生活,他接触到了华族的基层政权架构。

在农村地区最底层的是生产大队,在城里面有坊市里弄。

生产大队长一般都是村里面的普通农家汉子,要懂农时,能够服众。

对出身有些要求,原本是地主的人无法担任大队长。

一个大队可能是原本一个村子,也可能是半个,基本上由一百户人家组成一个大队。

要是山里面那种居住得比较分散的村子,则可能分成若干的小队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让曾国藩看到了一点八旗的影子。

将所有百姓以军事化单位进行编组。

再配合上每个村的民兵队,这算是全民皆兵啊。

这样的制度,在军事上自然不会弱。

只要执行得好,那么华族就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曾国藩办过湘军,他知道征兵最好从老实巴交的农民子弟中招募。

这些人首先是听话,其后,有一些想要改变现状的农民子弟只能通过当兵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部分兵在军中的积极性非常高。一支军队中有老实听话,听从命令的。有积极上进,头脑机灵的,这样一支军队就不会一团死水,就会爆发出无穷的活力和战斗力。

不过护卫军必须要保证能够控制这些人,要不然生产队长和民兵队长也可能变成地头蛇、恶霸,新的士绅阶层。

曾国藩跑到大队部与生产队长和民兵队长聊天。

生产队长也姓曾,名叫曾大牛。原本是曾国藩家的佃农,种了一辈子田,确实是一把好手。人也厚道、老实。

他是那种在路边捡到一文钱都要还给人家的那种人。

曾大牛告诉曾国藩,自己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督促大家按照农时播种、施肥,到了交公粮的时候带着大家一起去交。

他的上级是乡镇公所。

华族在每个县有公署,下设若干个乡镇公所。

每个乡镇公所有十几二十个生产大队。.

app2;

chaptererror;

                  

                  

                  

目录
新书推荐: 校园超级霸主 我,妇科神医,能有什么坏心眼 硝烟东起 傅爷退婚后夫人又去约会了沈思傅司年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傅爷退婚后夫人又去约会了 沈思傅司年 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 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沈思傅司年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沈思傅司年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假千金退婚傅少贼心不死沈思傅司年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