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红楼之首辅家的小娇妻林黛玉陆离 > 35、没想到

35、没想到(1/2)

目录

且说黛玉满眼迷茫的被鸳鸯推着进了内室,三下五除二的将外裳脱了。

紫鹃开衣柜,和夕雾、雪雁等捧了五六件衣裳出来,黛玉选了一件银白底子绣墨竹的,鸳鸯蹙了蹙眉道:“姑娘是要去拜见王妃,这身衣裳,未免太素净了些,不如穿那件大红色百蝶穿花纹的遍地金的,既贵气又好看,趁姑娘的肤色。”

归根到底,贾府是不够重视她,压根没把她的孝期当回事,黛玉当即便拉下脸。

有些话不方便由她直接说出来,黛玉给夕雾使了个眼色。

夕雾会意,礼貌性的一扬嘴角,道:“不妥。难道鸳鸯姐姐忘了?我们姑娘尚在孝期,不该穿那些过于鲜艳的颜色。”

说毕挑眉看着鸳鸯,后面的一句话虽未说出来:难道你是故意让我们姑娘难堪?但鸳鸯也多少领悟到了,红着脸讪笑一声,道:“是我糊涂了,就依姑娘的。”

于是换了衣裳,又把黛玉摁在梳妆镜前,仔仔细细给黛玉抹了厚厚脂粉,用以遮掩发青肿胀的眼圈。

黛玉在心底默默叹口气。

她勤勤恳恳哭了一天多,除了一小部分情不自禁外,更多的是叫贾府丫头们看着,好散布给外祖母知道,让她愧疚之余好好管束管束贾宝玉,别三天两头往自己很前凑。如今看来也是徒劳,所有人心里头在意的都是贾宝玉有没有受委屈、或是贾府的荣誉富贵,根本没人在乎她一个外路小丫头的心情。

罢了……

不过,她在贾府一住,少说也得一年半载,总跟贾宝玉住在一个院子里也不是常法,最好还是搬出去,单独居住,再不济,也是同迎春姊妹们一处。这样合情合理,贾府和外面的人都说不出来什么。

但,怎么开这个口……成功率更高呢?

黛玉在心底一阵的盘算……

上好妆,鸳鸯又给黛玉头上插了好几样首饰,弄得华丽不堪,像开屏炫耀的花孔雀一般。黛玉默默将多余的首饰都取了下来,只留一根珍珠簪子,才觉得顺眼许多。

鸳鸯一转身,看见黛玉头上的首饰去了七七八八,不由蹙了蹙眉头,“姑娘如何都取下来了?”

黛玉仰头道:“太重了,而且不好看,我可不想打扮得跟花孔雀似的。”

鸳鸯咬了咬嘴唇,走过去,蹲下身,低声哄道:“好姑娘,别的不戴也就罢了,这个赤金如意的项圈是老太太特为你准备的,须得戴上才是。”

说着便往黛玉脖子上套,黛玉嘟着嘴作出老大不高兴的样子,终究没有拒绝。

要是这个也不戴,鸳鸯又得好一番念叨,黛玉想想还是罢了。

一时来到正厅。还没进屋子,便有一个五六十岁满身贵气的老嬷嬷迎了出来,一把抓住黛玉的手,笑呵呵一打量,道:“这便是林姑娘吧,真是好个模样,这通身的气派,一看便是书香世家熏陶出来的大家闺秀。快请进去吧,我们娘娘正等你呢。”

我们娘娘……

黛玉由此推断出这个老嬷嬷是郡王妃身边之人,怪不得没有贾府仆妇身上的骄横之气。

黛玉心里越加疑惑,从来没有听说过“康郡王妃”这四个字,也从未听爹爹娘亲说过自己家与康郡王府有什么渊源,怎么好端端的,康郡王来贾府,还点名叫自己呢?

一面想一面虽老嬷嬷往里走,不多时便进了荣禧堂正房。

厅内正中坐了一美妇人,一身橙黄色宫装,绛紫腰带,头戴凤冠,十分雍容华贵。黛玉便知道是王妃了,忙躬身下拜,礼还未行毕,便听那美妇人开口了:“快扶起来,不必多礼了。”

黛玉就感到两个人向她走近,不等她跪下去便把她托了起来,送到康郡王妃身边,然后手便被康郡王妃十分友善和蔼的抓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黛玉悄悄用眼角余光瞅了一下,她确定自己没见过这王妃娘娘。

“你就是林家的丫头?”王妃的声音很温柔,还带着三分亲切,“叫黛玉是吧?别怕,抬起头,让我瞧瞧。”

紧着着是贾母的声音:“傻丫头,愣着做什么,娘娘叫你呢,还不快抬起头给娘娘瞧瞧!”

黛玉一头雾水僵硬的抬起头,满脑子都是问号,怎么回事?看王妃娘娘这架势,她知道我?她身边的女官嬷嬷笑眯眯地看我,明显也知道我?怎么就我一个人蒙在鼓里?他们到底怎么知道我的?我林家和康郡王府到底有没有渊源?

这时,黛玉脑海里忽然闪出一个人来。

七爷?

难道七爷是康郡王?

从爹爹对七爷的态度,以及,康郡王妃脸上挂着来源莫名的和蔼笑容,然后,越是盯着自己看,嘴角越是上扬,甚至还不自觉的点了点头。除了这个,似乎也没有更合理的解释。她早就怀疑七爷应该是什么皇亲国戚了……

于是黛玉理所当然的推理出一个逻辑合理的事情始末。

七爷是康郡王,自己在扬州时见过他几次,鉴于他对自己还比较喜欢,因此知道自己来京城后写书托王妃对自己看拂一二。于是王妃听说自己到京城后,便主动过来瞧自己了。其实以她的身份,根本没必要亲自来,派几个婆子来瞧瞧按理说自己都该感恩戴德了。

黛玉乖巧地由王妃拉了自己的手,故意露出腕上戴着的,当初七爷送她的表礼——产自真真国的崖柏手串。虽然黛玉有八*九成的把握七爷就是康郡王,但还是要确认一下才敢百分百认定。既然这手串是七爷平日贴身佩戴的,如果他真是康郡王,那么王妃一定认识。

但,意外的——

康郡王妃看见手串眼里没有半点波动,显然是没见过。

黛玉:难道自己想错了?那究竟……

不等她进行多余的思考,康郡王妃便摸着她的手道:“不愧是敏姐姐的孩子,如此乖觉可爱,让人看见便忍不住捧在手心儿里疼。”

哎呀,我侄儿这眼光真的不错!这等模样、品性儿,京城的大家闺秀我见得多了,也没有一个能与之媲美的。书香门第林家之女,身份上亦与侄儿相当,简直是天作地和的一对儿。

陆云晏与林如海多年至交来往密切,吴夫人与贾敏当年也常来往。按理说康郡王妃与贾敏应该也常见才是,但贾敏嫁予林如海之时,康郡王妃已被皇后指婚,没多久便出嫁了。之后林如海和陆云晏分别被外放为官,她与亲嫂子也是多年未见,至于贾敏,统不过也不过有两三面之缘而已。但不妨碍她拿这件事跟黛玉拉关系。

不然总不能说我跟林家并无太大渊源,是我侄儿看上林家姑娘养我来为黛玉撑腰的吧。

黛玉震惊:???……所以,七爷不是康郡王。康郡王妃之所以来瞧自己,是因为认识娘亲?

贾母也十分震惊:“娘娘与小女……”有交情,怎么我没听敏儿说过?

康郡王妃微一沉吟,款款的道:“我未出阁时常随嫂子各处应酬,常见敏姐姐。我哥哥与林御史乃是至交好友,嫂子与敏姐姐亦交往甚笃,记得当时我也不过十二三岁罢,敏姐姐还常来我们家呢。”

其实也就一两次而已,不过印象很深刻。毕竟那等出类拔萃、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只见一次亦足以追忆一生了。答应侄儿的请求,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黛玉是贾敏的女儿。她想看看,贾敏生出的女儿,是何等的风采。事实没令她失望,黛玉简直就是缩小版的贾敏,气派、风度,包括眉梢眼角的神态,都与贾敏当年如出一辙。所以第一次见,她才会这么喜欢。

只是……

这孩子命不好,母亲走的早,父亲纵是疼宠,终究案牍劳形,未必有那个心力,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送来京城了。

侄儿说她在贾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自己还不大相信,今日亲眼所见,还真是如此。她刚来不久,贾母便引着贾宝玉给她请安,当她提出想见见府里的姑娘们的时候,也只叫来了三春,并没有黛玉。后来还是自己开口,才派人带了黛玉来。

她不是瞎的,黛玉那怎么也遮掩不住的肿胀眼圈,似乎在诉说着她在贾府受到的种种忽视和不公。看来侄儿说的那些,并非夸张。

“敏姐姐的字和画都十分出色,我们还一块写过诗呢,她可不愧是名满京城的才女,次次都夺得魁首。忆起往昔时光,尤自留恋,只是,敏姐姐怎么就……”后面的话不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都低头沉默不语,同康郡王妃一同作伤心沉重状。

当然,有的是真沉重,有的是假沉重。

黛玉听她提起母亲,心头一酸,早又红了眼眶。

贾母心头的酸涩还没传到大脑,便被另一件事占据了:敏儿既攀上了这等高枝儿,为什么不告诉自己这个当娘的,难道她还防着自己不成?

康郡王妃盯着黛玉的肿眼泡看了一会儿,眉头微微蹙了蹙。

在场之人数她身份最为高贵,自然大家的视线都聚集在她身上。见她盯着黛玉的眼睛看,众人反应不一。贾母悄悄握紧拳头,但整体反应不大,眉毛也没皱,不仔细的人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不愧是久经世事的老封君。

王夫人就明显了,眉头蹙着,眼中一闪而过一抹狠戾。

王熙凤先是一愣,继而扬起笑,“妹妹也是个心思细腻的,这都来好几天了,怎么还想家呢?好妹妹,你就放宽心,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再这么三天两头的思父母、想家乡,淌眼抹泪的,别说老太太,便是我们看着也心疼啊!我们府里上到老太太,下到这些姊妹兄弟们,哪个不是把你当至亲呢?”

说着问一旁站着的迎春姊妹:“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探春忙笑道:“我一直是把林姐姐当亲姐姐的。”

迎春道:“我也是。”

惜春:“我也是。”

贾宝玉从贾母身后出来,挥着手道:“还有我呢还有我呢,林妹妹是我最亲的妹妹,比亲妹妹还亲呢。”

什么叫比亲妹妹还亲?边儿上的探春眸中闪过一丝不悦,不过很快掩饰过去,并没有人发现。

“昨儿惹了妹妹不高兴,是我不好,我给妹妹道歉。”说着贾宝玉作了个揖,笑嘻嘻的,“妹妹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原谅我这一回吧。”走上前想拉黛玉的手,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康郡王妃身边可站了好几个不好惹的嬷嬷、女官。

贾宝玉被嬷嬷毫不留情面地拦住,心里老大不高兴,哼了一声,没敢撒泼耍赖。到底是侯门公府出身的公子哥,平日荒唐归荒唐,尊卑有序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贾母怕贾宝玉再待下去惹出祸来,忙打发他出去。

康郡王妃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更是气愤。女儿家的名声多重要,贾府竟纵容贾宝玉对黛玉动手动脚,就连贾母也不觉得有什么错,这是在太恐怖了。

本来出于礼貌,康郡王妃不想让贾府太难堪的,但现在……她是看出来了,贾府就是行为下流,用一个字表示,便是:贱。你给他们留面子他们未必念你的好,反倒沾沾自喜,觉得自己高贵的什么似的,把人的好心当驴肝肺。既如此,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她们不是就想掩饰欺负人的事实吗?她还就非要撕下她们脸上这块遮羞布了。

于是,康郡王妃直接问黛玉眼睛是怎么肿的,是不是有人欺负了她。

虽然康郡王妃自称是贾敏的旧识,但黛玉第一次见她,有些话不好明说。

康郡王妃明白这个道理,便去问黛玉身边的丫头,夕雾、风铃、雪雁你一句我一句不多时便将昨日之事说了个七七八八。

这原本就是事实,很公正的事实,并没有添油加醋,但已经将贾宝玉的无理取闹不遵礼数欺负弱小展示的毫无遗漏。贾母和王夫人脸上都不好看,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她们并没有夸大事实。

康郡王妃当即便板了脸,看向贾母:“老太君,丫头们说的……可属实?”

“这……”贾母握拐杖的手都是抖的,“宝玉没有要冒犯黛玉的意思,他还小,懂什么?就是忽然多了一个妹妹,他喜欢的不知道怎样才好了,他……”

还没说完,便被康郡王妃身边的女官打断:“老太君,娘娘问您是否属实?”

“这……”贾母似乎很难启齿似的。

“属实还是不属实?您直接回答便是。”

当着众多下人晚辈下人的面儿被一个年岁不大的女官毫不留情面的质问,贾母觉得很丢脸,羞愧的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但面对王妃娘娘,又不能不答。

“属……属实。”说出这简短的两个字,似乎用尽了她浑身力气似的,猛的一抖,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鸳鸯眼明手过去扶住她,喂了几口水才好。

康郡王妃瞥了贾母一眼,冷笑一声,道:“虽说你们祖上军功起家,但自老国公爷那一辈便注重子孙教育,设家学,聘名师。这些年也以诗书之家、礼仪之族自诩,培养出的孩子按说该知书达礼才是。怎的八*九岁的男孩子不在外面好好读书上进,反倒混迹内帷之中?说句不中听的话,你也别生气,我实在不忍看着你们自坏名声。”

说到这她顿了顿,低头看了一眼黛玉:“你们自己内外不分也便罢了,对亲戚家也是如此,未免多有不妥吧。林家清清白白的女儿来到你们家,你们就该洒扫出清净院落给她居住。可你们是怎么做的?没有单独院落也就罢了,竟然还跟一个八岁多的男儿住在一处,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传出去黛玉还见不见人了?”

“这些且不说,就是你们家的姑娘,以后说亲的时候,未免也有挑理儿的……”

她没有往下说下去,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女孩的名声最重要,一旦家风不严谨的话传出去,贾府的姑娘以后哪个名门子弟敢娶?

贾母满脸通红,颤颤巍巍站起身,一个劲儿的道:“娘娘教训的是娘娘教训的是……老身这就命人收拾院落,尽快让黛玉搬过去。”

“真这样敏姐姐的在天之灵多半也安心了。”康郡王妃左手搂了黛玉的背,右手轻轻抚摸黛玉的头,“我听说,你们家大姑娘如今在宫里呢,还很得皇后娘娘倚重。贵府若真能整肃家风,各处严谨,对大姑娘也是有无尽好处的。”

贾母羞愧之余一阵的后怕,自己糊涂了,竟忽略了这点。元春是荣国府出来的女儿,若是荣国府传出家风不严的话,她在宫中也就上升无望了。这可是关系到家族兴旺的大事啊!

王夫人心头更是一咯噔,不着痕迹剜了黛玉一眼,狐狸精,害了自己的宝玉不说,还想害自己引以为豪的大女儿,门都没有!

当日王妃走的时候带了黛玉一起,她自称贾敏去世前给她写信托她,说将来黛玉若是入京,央她照料一二,她不忍故人之女受委屈,要带回家照料些时日,何时贾府将黛玉居住的院落收拾好,她再把人送来。

怕贾府不同意,她直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甚至委婉表达出如若贾府阻止,那么毁掉的便不仅仅是面子,还有贾府引以为豪的名誉。

康郡王王妃本来想说话更严厉些的,但是考虑到黛玉还要在贾府住,不好做的太绝。

想到自己及家人名誉扫地、千夫所指的样子,贾母觉得天都塌了,无奈只能由康郡王妃带了黛玉去。

至于究竟有没有贾敏托孤这件事,谁也不敢取证,只能默认如此。

贾母本来想叫紫鹃跟黛玉一块去的,康郡王妃问黛玉:“哪几个丫头是从小跟你长大的?”

黛玉说了名字,康郡王妃便点名叫带夕雾、风铃、雪雁去,顺便把王妈妈也带去了。

紫鹃被孤零零剩下。

马车上,康郡王妃将黛玉搂在怀里,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话,问黛玉多大了,何时生日,喜欢什么,有没有读书,身边有几个丫头,丫头们都叫什么名字、性情如何等等之事。

黛玉都一一如实告知。

康郡王妃笑道:“你只带了一老三小四个人来京城,人手够不够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文豪少女的二次元时代 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许初愿薄宴洲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许初愿薄宴洲 避孕失败我怀上首富两个继承人 陈飞宇苏映雪 叶辰萧初然 上门龙婿 临安不夜侯 退婚后她转身嫁给千亿隐富许窈顾峻 退婚后她转身嫁给千亿隐富 退婚后她转身嫁给千亿隐富许窈顾峻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