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言情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09章:春风沉醉的晚上

第109章:春风沉醉的晚上(3/4)

目录

前面的课程,更多是介绍正本梵语文学史的概况。

也就是前言部分。

跟大家讲述一下梵语文学史到底是在讲述着什么。

这些每一门新课程必经的阶段。

当然,也有老师不照本宣科。

特立独行的老师,就喜欢扔开课本,或者说不愿意讲课本。

前世苏亦就没少碰到这样的老师,上课也不讲教材,一来说,“课本上东西,你们自己去看就行了,不需要我再去赘述。”

然后,就开始扯一大堆不相关的内容。说着说着就喜欢跑题,比如明明讲述近现代史的老师,却偏偏喜欢去抨击中国教育现状去抨击中国房地产。

当然,听这些老教授的牢骚,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

甚至,也不是说不讲教材的教授就不是优秀的教授。

然而,金克木先生跟苏亦前世遇到的老教授还不太一样。他虽然不翻讲义也不带讲义,但他的讲课内容并没有跑题。

依旧围绕着梵语文学史来讲述。

上一课讲述梵语文学的概况,这一节课,重要讲述着梵语文学是怎么来的。

“1946年,我回国的时候,就准备写两本书,一是印度哲学史,一是印度文学史。因为两千年以来,中国的印度学研究始终局限于佛学。而佛学只是印度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也曾盛极一时,并在亚洲广为流布,但在印度国内并不属于主流文化,且已在12世纪消亡。印度古代的主流文化是婆罗门教或称印度教文化。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两本并没有能写出来。”

这种情况跟胡适的中国禅宗史有点像。

说到这里,老先生又给大家科普一下印度的灭佛过程。

“大家都知道当年教的军队入侵印度后,对佛教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毁坏和掠夺。佛教徒大量被杀或者被迫改变信仰。佛教赖以存在的人员和物质基础被破坏。这是导致佛教在印度本土衰落的一个较直接的原因。”

“然而,佛教徒那么多人,为什么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他们?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佛教徒都不抵抗,而印度教徒不一样,他们并不顺从,这样一来,印度教自然而然就成了主流。当然,佛教在印度灭亡,跟他们的教义有关,有内因跟有外因。不过,我讲授的不是印度宗教史,暂时不跟你们分析这些了。”

“这节课,主要跟大家讲一讲印度学。”

“何为印度学?19世纪西方学者开创的印度学是对印度语言、历史、宗教、文学和社会习俗的全面研究。由对印度梵语的研究,确认印欧语系,开创了比较语言学。由对印度宗教、神话和寓言故事的研究,开创了比较灭亡宗教学、比较神话学和比较文学。”

“那么这个时候,咱们中国的学者正在干什么呢?19世纪中国学者忙于应对西学的挑战,无暇顾及印度学。长期以来,由于印度学知识在中国不普及,一般人士都沿袭古代高僧的说法,视印度为佛国,以为印度自古迄今是个佛教国家。”

说着,金克木就开始讲述着国内学者对于印度学的相关研究。

恰巧,就是之前苏亦跟张绣予俩人聊天的时候,谈论到的陈寅恪跟汤用彤,这两位先生直接推动了中国梵学的研究。

说到这两位先生,那么国内对梵语研究的集大成者季羡林先生肯定不会错过。

季羡林先生早年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他回国后,在北大创建东方语文系,这些事情大家都不陌生。

甚至金克木还直接推荐了季羡林先生的两本书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以及印度简史,这两本书都是五十年代出版的。

实际上现在大部分学者的学术著作都是五十年代出版的。毕竟十年时间,是一个很明确的学术断档期。

苏亦听到金克木在课堂上推荐季羡林先生的著作,都有些感慨。

这两位支撑起来整个北大东语系的半壁江山,至于梵语巴利语专业,完全就是这两位老先生在坐镇。这两位的学识肯定毋容置疑,交情肯定也非同一般。

而且这两位研究的领域,似乎行程一种奇异的互补。

不过这俩位治学方式却大相径庭,金克木跟饶宗颐差不多,属于自学成才。而季羡林则跟周一良有点像,都是学院派,并且都是海龟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大小姐野又飒,撩翻禁欲大佬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沈婳姜砚池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沈婳姜砚池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沈婳姜砚池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沈婳姜砚池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沈婳姜砚池 亡国当天公主搬空全京城 狂飙岁月赵康熊安妮
返回顶部